服务电话:

4006263864
《我不是药神》——“伊马替尼”的丰功伟绩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11:32:37      点击次数:1007

我不是药神,但我想救人。世界上只有一种病,那就是“穷病”。


近期,徐峥新作《我不是药神》自上映后,引发舆论热议。电影讲述了一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人面对高价进口药“格列宁”的无助与救赎。  


影片中高价“格列宁”实为“格列卫”(Gleevec,imatinib),通用名称为“甲磺酸伊马替尼片”。2001年获批问世以来,伊马替尼在慢性白血病的治疗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,被誉为是人类抗癌史上的一大突破。它是一种用于治疗费城染色体(Ber-Abl)阳性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(简称CML)成人患者的急变期、加速期和干扰素治疗失败后的慢性期的口服药物。CML是一种由于骨髓中干细胞的DNA异常而引起的造血干细胞疾病。DNA异常会产生异常蛋白质,干扰骨髓中白细胞正常生成过程,最终导致白细胞数目的急剧增加。CML分为慢性期、加速期和危象期三个阶段,危象期患者的平均存活肘间只有2-3个月。伊马替尼是一种治疗普通种类癌症的药物。到2011年,该药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10个不同的癌症。


伊马替尼在血液科的丰功伟绩不必多说,但伊马替尼并不是血液科的专利,它同样是胃肠道间质瘤(gastrointestinal stromal tumor,GIST)的特效药。


2017版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对GIST的定义如下: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,在生物学行为上可从良性至恶性,免疫组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 和DOG1 阳性,显示卡哈尔细胞(Cajalcell)分化,大多数病例具有c-kit 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(platelet derived growthfactorreceptor alpha,PDGFRA)基因活化突变。GIST发生的中心事件是C-kit和PDGFRa获得功能性突变,所以基因检测是诊断GIST的重要依据,同时也是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GIST的理论依据。大部分患者往往存在c-kit或PDGFRA突变。


c-kit是一种跨膜生长因子,属于酪氨酸激酶受体TKR家族的成员,通过诱导细胞外区的分子构象发生变化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通路,最终导致基因突变,包括缺失、插入、错义、点突变等,最终引起细胞的癌变。


PDGFRA基因定位与c-Kit极为相近,同属Ⅲ型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,当PDGFRα与配体PDGF结合后可激发酪氨酸残基磷酸化,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、增殖、黏附、转移、分化和凋亡,最终引起细胞的癌变。伊马替尼(imatinib)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抑制其酪氨酸激酶活性,使酪氨酸残基不能磷酸化,从而抑制其细胞信号传导途径,进一步抑制c-kit和PDGFRA,使其一跃成为了治疗GIST的特效药物。


伊马替尼作为GIST术后中高危患者的优选辅助治疗药物,同时是转移复发/不可切除GIST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,已成为GIST患者黑暗中的曙光。其彻底改变了GIST的常规诊疗模式,同时开启了靶向治疗模式的先驱。

您感兴趣的新闻
上一条:中华医学会发布NGS最新共识丨《二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》
下一条:没有了

返回列表